新华社:心怀感恩 严实谋事—记山东一线政法干部王海艳
2016-07-21
新华社济南7月20日电 题:心怀感恩 严实谋事——记一线政法干部王海艳
新华社记者吴书光
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政法干部王海艳在SOS儿童村成长、成才,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,把对党的忠诚和对社会的感恩化作履职尽责的不懈动力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实谋事,交出了一份基层党员为建设法治国家而奋斗的合格答卷。
“海艳是忠孝双全的好儿子”
“大学第一批入党,第一个月工资900多元全部捐给儿童村,乡镇工作第二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,2004年调入区政法委,因表现优异多次受到表扬。”这位大家交口称赞的人就是烟台市福山区政法委副书记王海艳。
1987年秋天,8岁的王海艳父母意外身亡。在党委政府多方关爱下,1988年4月,王海艳来到了收养孤儿的烟台SOS儿童村,有了新妈妈,有了家,幸福的生活逐渐驱走了他内心的绝望与阴影。
初玖玲是儿童村专门照顾王海艳的妈妈。“多亏了俺妈的悉心照料和严格管教,至今受益。”王海艳在儿童村学会了乐观生活,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班长,成了儿童村孩子学习的自律、自强标杆。
2002年大学毕业时,王海艳放弃某企业优厚待遇,到偏远的回里镇政府工作,深念党恩的他一头扎进基层,任劳任怨,先后从事计划生育、信息报送、材料写作、组织等工作,2004年10月调入福山区政法委工作。
儿童村的妈妈终身不嫁,如今已退休的初玖玲住在儿童村。烟台儿童村村长助理王琦说,尽管王海艳平时工作繁忙,但经常看见他们一家三口回来看妈妈,很让人感动。满嘴胶东口音的初玖玲对儿子赞不绝口,说他“忠孝双全”。
“他是冲在一线的实干者”
2010年8月,王海艳在福山区政法委开始负责综治工作,他发挥基层磨炼出的不怕苦、不叫苦、能吃苦的作风优势,短时间内走遍全区200多个村庄、社区,摸清了一线社情。
福山区大樱桃种植面积10万多亩。福山区清洋街道工委副书记林波说,王海艳有思路、有想法,分管综治后经调研提出要把综治工作建立在社会组织上,对于有多个大樱桃协会的福山区来说,极具针对性。
基层工作必须敢于担当。不忘本、接地气、勇担责是王海艳的座右铭。在突发事件处置中,王海艳一直冲在前面。
2014年3月底,福山区鼎盛钼业尾矿库发生洗矿废水泄露,下游的西厅、仉村周、仉村孙等村居的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。刚刚负责类似事件处置的王海艳奉命进驻有关村居,走访慰问,宣讲政策,不顾疲劳连续工作8天。此后又马不停蹄地落实治安保险赔付事宜,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10.8万元的兑付工作,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点,顺利平息了一起潜在事件。
在协调为主的政法委岗位上,王海艳坚持严实谋事。2013年初,烟台提出“法治烟台、平安烟台、和谐烟台”三城联创的工作思路。王海艳带领调研小组,走遍全区8个镇街和23个综治委成员单位,走访了100多个村居和企业,最终形成52页、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《福山区推进“三城联创”工作需要注意的17个问题和应重点开展的四项主题活动》,为区委、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。
福山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于文健说:“海艳工作注重细节,政法委协调服务政法部门,虽然不从事具体业务,但他仍坚持谋事要实,潜移默化影响了其他同志。”
“他是对自己严苛到骨子里的人”
在调入福山区政法委工作之初,王海艳给自己定下了“四不原则”,即不打扰镇街及部门正常工作、不要求镇街及部门专车接送、不违规在基层及部门就餐、不接受基层给予的土特产。
作为区县政法干部,王海艳经常到乡镇调研督导政法工作,但他到了饭点就往回赶。清洋街道工委副书记林波说:“别说土特产,王海艳从没有在乡镇吃过一次饭,留都留不住。”
烟台市福山区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高毓认识王海艳近10年,她说王海艳很正派,从不打听案子或说情,“他对自己真是严苛到骨子里”。
福山区区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李忠说:“像王海艳这样埋头苦干、懂得知足的年轻人不可多得,上级几次要调他,我都不舍得放。”
“忠与诚”系政法工作之首,“廉与正”乃政法工作之要。面对一些人的主动“靠近”,王海艳均以“不办私事”回绝。初玖玲告诉记者,王海艳儿童村的弟弟曾经找过她,希望王海艳给打招呼揽工程,王海艳坚决予以拒绝。王海艳妻子董艳杰也经常对因私上门的人说:“你别找他,他不办私事。”